“股神”巴菲特,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大師,經(jīng)常用極淺顯的語言,闡釋投資中的大智慧。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致股東的信(1997年)中曾問道:“如果你打算終身吃漢堡包卻又不養(yǎng)牛,那么你希望牛肉價格更高還是更低呢?如果你要經(jīng)常買車而又不生產(chǎn)車,那么你寧愿車價更高還是更低呢?”很顯然,問題自身已經(jīng)做出了回答。
相似的,如果我們預(yù)計在今后幾年都會利用基金理財,那么我們應(yīng)該希望股市在這段時期更高還是更低呢?我們會為將要購買的“牛肉”價格上漲而喜悅嗎?巴菲特一語道破天機:“只有那些近期會成為股票賣家的人,才會樂于看到股票價格上漲,潛在購買者應(yīng)該更喜歡不斷下跌的價格?!?/P>
普通投資者也可以學習巴菲特,把大師的智慧運用到基金定投上。
投資者做基金定投一般為期三年、五年或更長時間,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接下來幾天、幾個月的市場下跌而憂心忡忡,因為我們定投的最終收益是取決于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后的證券市場表現(xiàn)。只要我們確信經(jīng)濟會繼續(xù)向前發(fā)展,那么現(xiàn)在的股市表現(xiàn)就不那么重要。實際上在目前的弱市下,既不要恐慌,也無需沮喪。從另一角度來看,弱市對定投投資者來說是好消息:它可以給我們機會,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多的基金份額。
通過定投進行投資,當基金凈值上漲時,買進的份額較少;而在基金凈值下跌時,買進的份額較多。長期累積下來,自動實現(xiàn)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目的。但是,如果在市場下跌時停止基金定投,恰恰就錯過了在低位加碼的機會。對于基金定投來說,中途每一次大跌都是買到“便宜貨”的好機會。
巴菲特認為:欲成非凡之功,未必需做非凡之事。同樣,我們在投資理財這門大學問面前,在變幻莫測的股市面前,只要選對了理財方式便是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僅僅是“堅持”二字。
在證券市場上,“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數(shù)人都熬不過“明天晚上”。所以投資者可根據(jù)自身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定投金額。這樣一來,市場波動帶來的心理壓力自然會減小,就比較容易培養(yǎng)長期投資的習慣,在市場低迷時,積累足夠的籌碼,待到市場回暖,復利效應(yīng)就能夠讓我們品嘗到安心理財?shù)呢S碩成果了。
(來源:青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