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十二五”中國經濟首個“半年報”出爐,城鎮(zhèn)居民收入跑輸GDP 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3.7%,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
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十二五”時期主要目標和任務時所強調的。
然而,開局的半年居民收入未能全面跑贏GDP。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發(fā)現,2005年~2010年,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速大多低于GDP增速,除了2010年的農村人均收入外,只有2009年的城鎮(zhèn)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超過了當年的GDP增速。
記者最新獲得的消息是,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仍在修改當中。
物價侵蝕蛋糕
“十二五”主要目標中出現了兩個7%,分別指年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以及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目標。
“兩個同步”的提法則強化了上述要求,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能否達成此目標備受關注。
從上半年數據來看,物價上漲過快成為影響居民收入增長的最大因素。
上半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041元,同比增長13.2%,但在CPI高企的背景下,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為7.6%。
而在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1.5%,這也低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保部”)公布的“十二五”期間職工工資年均增長15%的目標。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yè)委員會會長蘇海南昨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上半年的收入增長情況來看,確實與“十二五”規(guī)劃關于“兩個同步”的要求還有距離,但畢竟這只是開局之年的頭半年,再加上受到物價快速上漲的影響,并不預示說,“十二五”確定的目標達不到。
但蘇海南表示,相關數據確實也說明,要達到“兩個同步”目標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他表示,當前政府在聚焦繼續(xù)做大蛋糕和努力分好蛋糕這兩件事的同時,還有一項更緊迫的任務,那就是加快調控物價,使得蛋糕可以扎扎實實分到居民手中,并且可以真正吃到口,而不是被物價上漲侵蝕掉。
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分析稱,上半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很大程度上來自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和轉移支付的增加。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706元是沒有扣除成本的數據,由于農民收入的大頭是在下半年,因此,尚不能從上半年數據中推斷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是拉大還是縮小。
據李實介紹,過去多年來,中國GDP增速一直是高于居民收入1至2個百分點。
硬骨頭怎么啃
最近幾年來,收入分配確實已經成為民生問題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每年兩會期間,這一議題當仁不讓地成為民眾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
由于收入分配改革關乎民生,又事關各方利益,相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出臺一直相當困難。
例如,《工資條例》數易其稿,并一度傳言在2010年底出臺,至今仍然沒有動靜。
一位參與該條例起草的專家告訴記者,參與制定條例的人保部、全國總工會、財政部等相關部委的意見還有待協調,甚至是在人保部內部,也有著不同觀點,因此何時出臺,還難以預料。
由國家發(fā)改委牽頭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一度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同樣的原因,也仍在修改當中。
多位收入分配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收入分配改革事關大局,需要權衡的利益和矛盾很多,相關政策出臺困難也在意料之中。最終問題的解決還是要看高層的決心和魄力。
中央“兩個同步”目標提出后,地方政府迅速做出回應。
新華社此前報道稱,“十二五”地方規(guī)劃中,有29個省份提出實現或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同步。
蘇海南分析,要實現“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的目標,關鍵是將“十二五”規(guī)劃有關精神轉化為可操作的政策,適時出臺收入分配改革整體方案并相應制定有關具體政策。
李實評價說,今年在收入分配領域還沒有出新的政策,都是原來政策的延續(xù),但這些政策若能真正落實,對于居民增收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也將會有明顯成效。
據本報記者調研,被認為可能會縮小收入差距的最低工資制度可能并未如預想中有效。許多地方雖然設立了最低工資線的增長標準,但由于監(jiān)督不到位,許多企業(yè)尤其是中小企業(yè)并沒有執(zhí)行最低工資標準。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全面推進被認為是另一項可能增加工資收入的途徑。全國總工會今年啟動三年計劃,爭取到2013年底已建工會企業(y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覆蓋率達到80%以上。但由于職工參與集體談判的意識和能力尚不足等原因,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真正增加職工收入上的作用還有待提升。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