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三年前,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啟動,一場時代變革由此開始。三年后,中國股票市場發(fā)展的最大制度性缺陷即股權分置得以成功解決,中國股市迎來了自己的全流通新時代。
但是,在面對全流通時代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的時候,有人開始提出應該對解禁后的股改限售股再延長限售期限,或者對新老劃斷后暫未進入流通的股票進行限售的說法,甚至還有人開始懷疑股權分置改革的成果。對于市場中的各種意見我們都可以理解,因為其目的都是為了市場的發(fā)展,但是有一點必須要堅定,就是我們不能重新制造股權分置,不能走回頭路,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讓我們先回顧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的情形。那時候,市場處在持續(xù)四年的低迷期中,當時的輿論基本上是“一邊倒”,即必須進行股權分置改革。
股權分置不僅是影響市場功能發(fā)揮和市場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個基礎性制度障礙,而且由于股權分置市場的定價機制被扭曲,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兩大利益群體“各自為戰(zhàn)”,價值取向與利益上的不一致,導致雙方長期處于對立態(tài)勢。而非流通股股東由于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侵害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其直接后果是市場誠信的喪失,投資者對于證券市場失去信心。
因此,“股權分置是我國證券市場發(fā)展的一個主要障礙”成為各方共識。2005年4月29日,醞釀已久的股權分置改革正式起步。
當時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消除股份劃分為可流通和不可流通的制度性障礙,就是要把這個制度性障礙消除掉。這是當時社會各界達成共識的問題,也是為資本市場下一步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發(fā)展基礎。這個過程不應該忘記。
就在在股改正式啟動一個月之后的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shù)最低見到998點,此后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直接將大旗插到了6124點高地。短短兩年零四個月,上證指數(shù)漲幅達到513%之巨;2007年全年上漲96.65%,也創(chuàng)出全球證券市場年度漲幅之最。
與此同時,在指數(shù)持續(xù)走高和大藍籌股上市的雙輪驅動下,兩市總市值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滬深兩市總市值從2005年7月28日的3萬億元一路走高,到2007年底已達32.71萬億元,在兩年半的時間里,總市值翻了將近11倍左右。這個成績我們也不應該忘記。
從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到現(xiàn)在,股改給市場帶來的積極影響也有目共睹。
首先,股改改變了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利益“割裂與分置”的狀態(tài),使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從原來的“同床異夢”變成了“同舟共濟”。
股改前,大小股東利益不一致,大股東首先關心股價,其次關心上市公司業(yè)績好壞,而且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行為比較多,主要原因就是大小股東利益不一致。股改后,大股東的行為模式發(fā)生較大的改變,從不太關心上市公司的價值、上市公司的運作,變成比較關心上市公司運作的情況,而且從掏空上市公司資產變?yōu)樽⑷胭Y產。
數(shù)據(jù)顯示,從2007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中國鋁業(yè)、中國船舶等一共有327家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實現(xiàn)了集團整體上市或者行業(yè)的整合,一共注入了優(yōu)質資產2520億元,每股收益率平均提高了65%。這說明只有大小股東都來關心上市公司的發(fā)展,上市公司的質量才能得到提高,這才是對投資者最大的好處和最大的保護。上市公司這種行動說明上市公司大股東做優(yōu)做強上市公司的動力比以前有所增加。
如果我們不堅持全流通,再回去搞股權分置,這些基本面還會回到以前的狀態(tài)。
其次,全流通之后由于具有共同的價格和利益基礎,市場創(chuàng)新的空間也進一步的拓展,以市場為導向的資本市場的創(chuàng)新比較活躍,比如全流通情況下推出詢價的制度、可分離的交易可轉債、非公開發(fā)行制度和發(fā)行體制改革等。而且,全流通之下會越來越市場化。例如,AH股同發(fā),在股權分置情況下,這很難大面積推開,現(xiàn)在股權分置改革后,這種發(fā)行方式也成為普遍。正是這些基于市場基礎運行機制的改變,使上市公司從增量和存量兩方面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上市公司的結構得到改善,質量也有所提高。這也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后給市場帶來的變化,沒有這樣一個改革,這么多的優(yōu)質資產進入資本市場,這么多優(yōu)質上市公司進入資本市場,是不可能的。
第三,通過股權分置改革的配套措施,還使得市場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股改過程中共有97家上市公司得以剝離不良資產,剝離資產面值是235億元;59家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結合承接債務的方式進行股改,共承債93億元;134家公司結合股改平穩(wěn)解決了社會法人股等遺留問題,涉及127億股股份;270家上市公司借股改徹底清理了股東登記名實不符等問題,涉及100多萬公眾股東的利益;138家上市公司通過以股抵債、以資抵債、紅利抵債等各種方式,解決了大股東占用資金問題,涉及金額合計259億元。
從股改的歷史來看,在市場發(fā)展的方向上,中國不能回到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的老路上去,不能回到由于股權分置帶來的弊端重生的狀態(tài)里,股權分置改革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加以珍惜。
既然我們不能走回頭路,不能重新制造股權分置,那么,面對全流通形勢下出現(xiàn)的新問題,我們就必須通過進一步的基礎性制度建設來加以解決。
來源:證券日報